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14亿人口,每天都要吃饭,那么,如何保障14亿人口的口粮,历来是政府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从中国多年一号文件就可以得出,农业、农村、农民、粮食从来都是中国最优考虑的问题。
与其说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其实都是考虑粮食问题。因为中国百年的目标到2020年要解决所有人的脱贫问题。
说白了,从此之后,中国再也没有穷人,所有人的温饱都会得到解决。也就是说,不存在所谓的粮食问题。
不过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中国南方水灾的爆发,以及美国围剿中国,那么,中国的“粮食”还安全吗?
从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的农业正在受到一连串的严重打击,播种面积不足、粮食价格上涨、生猪存栏量下降,正在使得中国粮食安全受到挑战。
今年6月以来的中国南方水灾更是令中国的主要粮食产区出现大面积绝收、减产情况。
早前7月份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夏粮播种面积约3.92亿亩(1亩约合0.0667公顷),比2019年减少了272.4万亩,降幅达到0.7%。尽管因为单产的提高,2020年中国夏粮总产量依然达到14,280万吨,同比增长了0.9%,但也大大低于往年接近2%的增幅,相比预期少增加156万吨。同比2019年,2020年上半年中国食品价格上涨了11.1%,其中猪肉价格上涨81.6%。
再加上此前,中国宣传要节约粮食,浪费可耻。
总书记多次到产粮大省去视察。
中国国务院总理也多次表示要着力抓好农业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提高复种指数等。
由此可见,中国确实正在经受一场来自农业和食品价格上的危机。
当然,仅以此来推断中国即将爆发粮食安全问题则过于武断。
从中国粮食的总量来看,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和南方水灾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中国夏粮减产,但是,对于中国庞大的粮食产量和储备来说依然是九牛一毛。
按照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201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均约在65000万吨以上,人均粮食产量约为940市斤(1市斤等于0.5千克)。
2020年低于预期增长的156万吨夏粮,仅相当于中国每人每年平均减少了2.2市斤的预期粮食产量。这个微小的预期数量变化不可能引起任何实际上的恐慌和危机。
同时,从近十年来中国居民粮食消费情况来看,中国人均口粮年消费量基本稳定在260市斤左右,不足年人均940市斤粮食产量的27.6%。
中国粮食仅在满足口粮方面可以说是绰绰有余。如果中国民众能够向少数南亚次大陆国家一样,减少肉食消耗,减少饲料量需求,那么中国也将是一个粮食出口大国,而不是如今的粮食进口国家。
此外,从中国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的情况来看,据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情况来看,中国目前的稻谷和小麦库存量至少可以满足一年以上的市场消费需求。
中国大部分城市的面粉、大米成品粮市场供应量都在30天以上。这当然还不包括战备粮食储备。
换言之,即使美国对中国进行粮食禁运,或者中国各大城市再次遭受新冠肺炎疫情袭击,再或者由于战争爆发,中国无法生产、进口粮食,那么中国至少将在一年以内不会出现吃饭的问题。
像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那样的“大饥荒”在中国更不可能再次重演。
实际上,中国其实真正面临并不是粮食危机,而是农村荒地危机、大豆危机和猪肉危机。
由于中国城镇化建设,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中国农村年轻劳动力大幅减少,以致出现土地荒废等问题,这也是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一个影响因素。
中国真正的粮食进口大头在大豆,这在相当程度上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
随着中国民众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民众肉食比例大幅上升。中国人均肉类消费已接近120市斤,超过世界人均肉类消费的1倍多。中国人每年生产、消费的近5,400万吨猪肉、1,170万吨鸡肉、640万吨牛肉、470万吨羊肉,以及其他肉蛋奶类产品,正在让中国农业生产陷入“人畜争粮”的局面,这已经让中国的粮食安全面临新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