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克兰议会二度通过了关于乌克兰赌博合法化的法律,248名议员投票赞成。
根据法律的解释性说明,该法案规定了允许在乌克兰进行的赌博活动,包括在赌场以及通过互联网组织和举行的赌博;在博彩商店以及通过互联网组织和进行的博彩活动;发行彩票;在互联网上组织和举行赌博扑克游戏。该法案允许在基辅的五星级酒店内专门开设赌场。在基辅以外的其他地区,允许在四星级和五星级酒店内开设赌场。老虎机的数量限制设置为4万,通过电子拍卖来行使放置权,并且只能在三、四、五星级酒店中放置。法案将玩家的年龄下限从18岁提升至21岁,对玩家及其身份进行规定以防止带来负面影响,并设定了违反要求的高额罚款。
该法案还规定,赌博合法化法规将由乌政府下属的赌博发展和监管委员会执行。该文件还引入了在线监督系统,将从赌博设备上获取数据对赌博组织者的活动进行监控。解释性说明强调,法案的通过将为国家预算带来可观的额外收入,这些收入可用于资助医疗、体育和文化事业。
众所周知,乌克兰在国际上的名声一直不好,以前沦为欧洲的红灯区。而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全世界蔓延,严重影响了各国经济,乌克兰经济遭受巨大打击,为了发展经济,不得不饮鸩止渴,合法化博彩业。
乌克兰的历史——民族、权力与地缘政治
乌克兰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左右。在漫长的古代史中,今日乌克兰所在的区域,经历了不同民族的定居、冲突、占有。
直到公元5世纪,现代乌克兰族的前身之一 – 古斯拉夫人才开始统治这片广袤的平原。
公元前9世纪末,一个由维京人建立的、东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封建王国 – 基辅罗斯,成为这里的主人。
从9世纪末至13世纪初,它不断扩张,成为东欧最强大的国家,其领土包括今日的乌克兰、白俄罗斯及俄罗斯的部分领土(包括莫斯科),在巴尔干、波罗的海沿岸以及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也都有一席之地。在大公(即君主)雅罗斯拉夫一世在位时,基辅罗斯达到了全盛。
此时的基辅,已是“罗斯众城之母”,现今的乌克兰所在区域就是基辅罗斯的“中原”。基辅罗斯时期是东斯拉夫民族文明兴旺发达的盛世,国都基辅也是中古东欧文明的摇篮。如今的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无论是文化传统,还是政风民情,都与基辅罗斯时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三国从血缘到文化可谓同源同种。基辅罗斯的兴衰史,是现今的俄白乌等东斯拉夫诸国共同的历史记忆。
基辅罗斯的勃兴历经数百年,但它的灭亡却极为迅速。蒙古西征打断了古罗斯诸国的发展,基辅罗斯也不能幸免。在1236–1240年拔都西征时,基辅罗斯英勇抵抗了一年多,但最终基辅陷落,蒙军屠城,基辅被毁灭,公国沦亡。此后的基辅和其他东斯拉夫民族一样,被蒙古统治,也就是陷于“鞑靼的桎梏”,前后长达200多年。在此期间,基辅罗斯文明遭到了巨大破坏,社会发展停滞不前。
当蒙古人的统治在亚欧纷纷瓦解时,基辅和它周边的区域 – 即今天的乌克兰地区 – 也在一系列起义中重新回到了斯拉夫人的怀抱。但这并没有给乌克兰带来和平,相反,诸斯拉夫国家(尤其东、西斯拉夫两大阵营)之间爆发了持久的战争,而西侧、北侧的外族也加入到了对这片土地的逐鹿之中。作为富庶的平原粮仓、沟通东欧和中西欧的战略重地的乌克兰,被四面八方的力量争夺撕扯。
其中,波兰-立陶宛联邦和俄罗斯公国/沙皇国/帝国对乌克兰的争夺及影响,构成了今日乌克兰东西差异与对抗的雏形。
再后来,奥匈帝国参与瓜分波兰,它所得到的以利沃夫为中心的加利西亚地区,成为了乌克兰民族主义兴起的沃土。而最东端的顿巴斯地区则是乌克兰亲俄势力的大本营。
奥匈与帝俄的矛盾,也加速了东西乌克兰的分化与对抗。东西乌克兰的宗教信仰差异也越发显著:西乌克兰的贵族和市民阶层多信奉东仪天主教;而在东乌,东正教徒居绝对优势。东西乌克兰民族既都反抗来自己方统治者的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却又分别受到俄欧制度、文化的影响。东西乌克兰民族之间,则既有联合也有对立。而俄罗斯族、波兰族的迁入,让乌克兰地区的形势更为复杂、东西差异越来越大。几乎在“乌克兰族”形成的同时,“东乌克兰(人)”和“西乌克兰(人)”也相伴而生,同一块区域,同一个民族,内部分裂为两个有明显差异的区域和族群。
一战爆发后,多数乌克兰人作为俄罗斯帝国臣民的一部分,加入协约国参与战争;而在加利西亚的乌克兰人则作为奥匈帝国的附庸加入同盟国阵营。乌克兰是一战东线战场的前线,饱受战火肆虐。但这也给了乌克兰成为独立国家的机遇。十月革命和苏德《布列斯特和约》的签署,让基辅罗斯的后人 – 乌克兰民族,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国家。
但好景不长,同样是新生政权的苏俄与波兰第二共和国,都积极争夺乌克兰这片广袤的“欧洲粮仓”。历经波乌战争、俄国内战、波苏战争,乌克兰被一分为二。波兰夺取了利沃夫等西乌克兰城市和领土,而基辅在内的中东部地区归苏俄(联)所有。
战间期的西乌克兰人,一方面不满于波兰的统治、压迫,但又在相对自由的情况下深受西方民族自决和民主启蒙思潮的影响,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意识均较东乌强烈。以斯捷潘·班杰拉为首的反俄的乌克兰民族主义武装,就是发源于加利西亚等西乌地区。
他们与苏联红军一直对抗到二战结束,许多人被杀死或投入监狱。
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而苏联也趁势攻占了波兰东部,苏占区的大部分就是西乌克兰地区。苏联将西乌克兰并入了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苏联的一部分。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乌克兰是最先被攻占的苏联国土。而1944年苏联收复了乌克兰全境,并在雅尔塔会议上确定了乌克兰的领土范围,其中包括1939年之前属于波兰的西乌克兰。换言之,如今乌克兰的许多领土,是苏联“替”乌克兰人“收复”的。此后,整个乌克兰完全处于苏联的统治下,一直持续到1991年苏联解体。
苏联(俄)统治时期的乌克兰,经历了导致数百万人死亡的大饥荒与大清洗的浩劫、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殇,以及一以贯之的专制压迫;却也长期作为最重要的粮仓负担起苏联农业的半壁,并建起了位列苏联乃至世界前茅的重工业基地,让乌克兰成为苏东社会主义经济的样板和全联盟的骄傲。灾难与辉煌并存,是苏联时代乌克兰的复杂史诗。
某种程度,苏联的统治既给乌克兰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灾难,也缔造了它前所未有的辉煌。至于乌克兰民族独立运动,历经了1920–1930年代的暴力镇压,在苏联统治时长期处于沉寂状态。而且乌克兰的多数反抗活动,也以反共而非民族主义为第一诉求。尤其在1950年代及之后,同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内的俄乌关系一直较为友好,赫鲁晓夫在1954年还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以作为庆祝俄乌合并三百年的礼物。
也正因此,在戈尔巴乔夫改革引发的民族独立声浪中,乌克兰相对宁静。1991年举行了关于是否保留苏联的公投,乌克兰的投票率高达83.5%,其中71.5%的乌克兰投票者选择了“是”,这也直接说明了至少在当时乌克兰民族独立意愿并不很强。
相对于波罗的海和外高加索这两片独立倾向很强的地区(尤其波罗的海三国),乌克兰是相对亲苏、亲俄的。这既是因为苏联促进了乌克兰工业的崛起带来的经济利好、乌克兰对苏联国家经济供需的依赖造成,也是因俄乌两大民族本就有相对亲近的关系,此外苏共共产主义宣传和民族融合政策对民族主义销蚀也产生了一定作用。在1991年,俄罗斯族占到乌克兰人口的约20%,他们自然更希望乌克兰留在苏联。
但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境内,俄罗斯民族主义却与分离主义合流,叶利钦就是希望俄罗斯从苏联独立出去的代表。在叶利钦的鼓动下,加上其他诸多原因的夹击,苏联最终走上了彻底解体(而非建立“主权国家联盟”)之路。八一九政变被挫败后,俄白乌领导人叶利钦、斯坦尼斯拉夫·舒什克维奇、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签署了《别罗韦日协定》,三国脱离联盟,直接为苏联敲响丧钟。
从此,乌克兰自1921年被瓜分、吞并后,再次获得了独立,成为拥有逾5000万人口、欧洲国土面积第二的庞大国家。
但独立后的乌克兰并没有迎来大发展,反而愈发的难堪。
首先,对乌克兰而言,经济停滞和周期性衰败已经是独立后的常态。
其次,乌克兰充满了腐败、寡头干政、官商勾结。
第三,持续了上百年的民族矛盾,及衍生出并相对独立的宗教问题,同样不会在中短期内得到有效解决。
实际上,乌克兰的经济并非一无是处。他们的机械制造、钢铁、航空航天、工矿开采与加工、汽车与船舶制造等行业均处于世界前列。只是由于世界经济日益高科技化、信息化,而乌克兰以上的行业不仅本身性质就是传统重工业,而且没有进行技术和产品升级,导致相对没落。
内忧外患叠加,使得如今乌克兰的发展举步维艰,如今乌克兰政府试图合法化博彩业来提振经济,那么,博彩业会买账吗?